人民币理财产品港币

2024-05-20 19:14:19

导读人民币理财产品有哪些呢根据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不同我国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按照产品设计思路和运用金融工具的不同可...

人民币理财产品港币

人民币理财产品港币

人民币理财产品有哪些呢

根据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不同我国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按照产品设计思路和运用金融工具的不同可以将产品分成五类。有哪些类呢?

一、债券型理财产品

是指银行将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一般投资于央行票据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二、信托型本币理财产品

主要是投资于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

三、挂钩型本币理财产品

也称为结构性产品,其本金用于传统债券投资,而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有的产品与利率区间挂钩,有的与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汇率挂钩,有的与商品价格主要是以国际商品价格挂钩,还有的与股票指数挂钩,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这类产品大多同时通过一定的掉期期权,设计成保本产品,特别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对金融市场判断力比较强的消费者。

四、资本市场型的理财产品

其实就是基金的基金,理财产品投资于股市通过信托投资公司的专业理财,银行客户既可以分享股市的高成长又因担保公司的担保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五、QDII型本币理财产品

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被监管部门认证的商业银行,由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不同理财产品有哪些影响

人民币上周出现的波动引发广泛关注。昨日记者调查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直接关系到众多理财产品未来收益走向,推高了银行发行外币理财产品的数量,外币理财受到热捧。

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不同理财产品的影响各不相同,因而投资者应及早根据市场变动,主动调整投资策略。此外,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有五大行的中短期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多已跌破4%,正式进入“3”时代。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指出,外汇市场的波动比较大,未来趋势并不明朗,因此不建议过多地关注外汇方面的理财,尤其是部分不懂外汇市场的投资人,往往连理财产品的具体投资方向都不明晰,容易造成盲目投资。

“从历史投资情况而言,客户想要通过投资外汇理财产品获得外汇升值超额收益的难度较大。这不仅需要较多的金额,而且还要面对外汇市场较大的波动性,投资到期后的货币兑换存在不确定性。”有分析人士指出。

随着当前股市出现调整,从长远看,股票资产的配置比重有望提升。分析认为,此举将加大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与此同时,受人民币波动预期的影响,不少中国投资者开始关注外币投资。

理财产品销售

将持续分流

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指导意见出台和细则陆续落地,包括微众银行等在内的民营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崛起。分析认为,未来预计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也将产生持续分流,部分投资人也开始转向互联网金融方面投资。

随着上周人民币的波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如美元、澳元、港元等理财产品都出现了发行新增,且销售方面出现了十分火爆的场面。

外币理财产品增加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上周,人民币理财产品792款,较上期减少3款;美元理财产品18款,比上期增加8款;澳元理财产品6款,较上期增加2款;港币理财产品4款,较上期增加1款;欧元理财产品2款,较上期增加1款;英镑理财产品1款,较上期增加1款。

利率方面,随着人民币波动预期升温,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出现了小幅上升。根据银率网统计,上周外币理财产品总计发行14款,在主要的外币理财产品中,澳元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7%,较前周上升0.1个百分点;我国香港港元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1.8%,较前周上升0.38个百分点;美元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05%,较前周上升0.26个百分点。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贬值,势必会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承压下行。普益财富研究员钟鸿锐表示,从银行理财产品负债端和资产端分析,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趋势本来就存在向下趋势,人民币贬值无疑会确立并加强这一趋势。由于美元强势,美元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可能会增加。

预期收益率低至2.25%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3%,较上期减少5个基点。其中,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30款,市场占比为3.65%,环比减少0.16个百分点。

本周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最短为3天,最长为1070天。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最低为2.25%,最高6.50%。

除了利率走低,理财产品的发行也受到了下滑的影响,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上周70家银行共发行了823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7家,产品发行量增加10款。

上周,城市商业银行发行326款,较上期减少6款;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246款,较上期减少18款;国有控股银行发行179款,较上期增加51款;农村金融机构(包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行63款,较上期减少13款;外资银行发行9款,较上期减少4款。

钟鸿锐认为,人民币汇率下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增加起到了负面影响,增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但是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加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外币理财

需注意产品信用风险

外币理财需注意产品信用风险,累计收益藏猫腻。部分外汇理财产品宣传将3年甚至5年的收益叠加起来示人,往往可达到15%甚至20%的惊人高度。实际上,投资人得到的收益并不高。

此外,还需要注意挂钩标的,防止货币被变换。外汇理财产品中有与利率指数挂钩的,也有与汇率指数挂钩的,还有的与黄金挂钩,建议摸清产品是不是结构性产品,存不存在杠杆(特别重要)。如果存在杠杆,当发生亏损时往往会非常严重。

理财建议

适当配置勿过于偏重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资深理财师李立表示,购外币理财产品应注意外币理财收益情况。据观察,近期市面外币理财产品收益也呈下降趋势。同时,普通理财产品收益率呈普遍下降趋势,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在5%左右居多。从股票市场来看,近期股票市场波动加剧。后端挂钩股票的资产收缩,包括各类结构化产品优先级、股票质押产品、两融资产等额度紧缺,前段时间市场上频频出现理财产品额度紧张的局面,近两周这种情况才逐步得到缓解。

求高人指点,港元对人民币历史走势

今年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12月4日,人民币兑港元汇率中间价报100.643∶100,创下去年7月21日汇改以来的新高,其后两日人民币兑港元汇价虽然稍微回调,但昨天仍处于

100.669∶100高位。上周,用100元港币到银行只能换到98.85元人民币。12年来港币首次平过人民币,成为了许多市民近期热议的话题。

人民币兑港币汇价在建国以后50多年中几经大起大落,广州市民对港币的态度,也一度从当初的不敢想到现在的“平常心”,当中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巨大变迁。

80年代初外汇券买电器便宜一半

许多老广州应该还记得,在解放初期,港币仍然在广州流通。因为人民币当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信用,直到一两年后,人行重新发行新人民币,以新兑旧1比10000的价格回收旧版人民币,人民币才逐渐在群众中建立起信用,港币的价值也在那时起被广州人淡忘。银行老行尊陈锦洪在上世纪50年代就在工商银行工作,尽管如此,到了60年代他已和当时许多老百姓一样,对港币与人民币的兑换价格了解并不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中国银行能够从事对私的结售汇,其他银行的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汇。

“那时候,港币不能在广州花啊。所以绝大部分人没见过港币长什么样,更别谈港币兑人民币汇价了,”据广州老一代华侨回忆,上世纪50年代确立的人民币兑港币汇率42.7:100水平,持续了多年。”

家住华侨新村附近的卢淑芬对于上世纪60年代港币兑人民币的汇价记得一清二楚。卢大姐的祖父和父亲早年迫于生计从广州到了香港打工,在那段艰苦的岁月,几乎全靠父亲在香港寄回来的汇款熬过。父亲每个月寄100港元回家,母亲就会到银行去领42.7元人民币,顺便领回相应金额的侨汇证。

那时候卢大姐年纪还小,依稀记得侨汇证上印有副食品券、购物券,或食油几斤、粮食几斤等字样。那时候,侨汇证不仅可以买油、面,甚至买单车、衣车。“那时很多东西如果没有侨汇证,有钱也买不到。”后来人民币逐渐升值,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人民币兑港币汇率曾一度飙升到20∶100,港币越来越不值钱,不少侨户还为此十分担忧。

任职公务员的秦曦先生告诉记者,1985年他受单位公派出差去香港,算是比较早开始可以有机会到香港“旅游”的一批广州市民。当时,凭出境的证明到银行可以兑换到一定额的港币,“如果没记错的话,出境应该最多可换1000元港币。但那时候大概33元人民币可换到100元港币,但那时候的工资都只有几十元人民币。”第一次到香港,当时秦先生手里钱不多,单位发几百元港币补助都不舍得用,那时候路过金铺也只是远远看两眼没买。

秦先生说,其实在改革开放以后,广州的物资供应品种已经逐渐丰富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人民银行还发行了外汇兑换券,拿着兑换券就可以到友谊商店买一些市面比较紧缺的东西,所以外汇兑换券实际使用价值大大高于同值人民币。秦先生回忆,在友谊商店、中国大酒店门口,外汇兑换券黑市兑换价格约1∶1.8左右(最高时达1∶2),购买高档进口家用电器时兑换券比人民币便宜50%~80%不等,而购买进口香烟,饮料及某些生活用品时竟可便宜100%~150%不等。

1993年后悔太早抛出港币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郑琳说,对于港币的看法与她的长辈有了许多不同。小郑的舅舅在香港,每年春节一家都回到广州探亲。郑琳回忆说,还没过年就开始天天数着舅舅回来的时间,因为他回来不仅会带来好多好吃的巧克力、奶粉和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舅舅出手总是特别大方,每次都给100港元,而且还会给小郑好多一元两元的港币小硬币放进钱罐里存着。“港币花花绿绿的,特别好看。”郑琳说,过完年当她拿出花花绿绿的港币举过头来向同学炫耀时,孩子们的眼睛顿时集体发亮。过完年,郑琳拿着小红包里的港币,以人民币兑港币60∶100的比价,跟爸爸兑换成人民币。听妈妈说,爸爸会把换到的港币都拿给有路子的朋友,以比官方价格略高的价格换成人民币,“大人说每100元港币可以比银行多换到六七元人民币。”

1993年以前,人民币汇价一直较港元高。但1993年以后,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汇改,取消外汇券,人民币1年内跌至1美元兑8.4元人民币,这时港币才终于超越人民币价格。当时,港币兑人民币黑市牌价曾跌到100∶140。郑琳妈妈还埋怨爸爸太“猴急”,不应该早早将港币都换成人民币。当时郑琳的表姐在香港上大学,那时留学换外汇的金额仍没有现在多,而且手续仍然麻烦,为了省事,小郑爸爸私底下又找了熟人帮忙换港币。

今日香港商铺爱收人民币

时光飞逝,又快到2006年的圣诞节。

这几年每到香港年末清货大减价的时候,赴港“血拼”购物成了白领林静不可缺少的节目。“带着成万港元现金过去,每次都花个清光,好彩有信用卡,再将身上的人民币全部在香港兑换成港币,才能全身而回!”

林静说,前几年去香港之前还会到银行换一些港币,现在用完就没有再去银行换新的了,等下次再去香港的时候,在当地的找换店拿人民币换港币。林静说,虽然银行现在办理兑换外汇的手续挺简单的,但她也懒得去排队换钱。

在上周,中国银行港币挂牌钞卖价为98.85元,用100元港币到银行只能换到98.85元人民币,12年来港币首次平过人民币!林静去了香港开会顺便购物,发现越来越多的香港商铺开始收人民币,一些商店以港币兑人民币1∶1平价来收取人民币。她在镭射电器店买了个5000元手机,人民币标价为4950元,港币标价为5000元,“用人民币比港币还要便宜!”把林静高兴坏了。

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最新规定,境内居民个人到港澳购汇指导性限额由原来等值1000美元提高为出境时间半年以内的,每人每次可购汇等值3000美元;出境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含半年),每人每次可购汇等值5000美元。而且个人出境后超出购汇金额的消费或支出,还可以允许其回国入境后办理补购外汇手续。“这对普通游客来说,足够用了。”

30年无侨汇证买不到紧俏货

1957年12月,侨户凭银行“侨汇证明书”到华侨商店领取购物证,按侨汇总额15%购买统销商品和紧俏商品,可跨月购买,全省通用。华侨商店出售商品时逐笔登记,满额即收回购物证,按月汇总报省商业厅。

银行解付侨汇时,按人民币数额发给侨汇供应证。1960年1月,省人民银行印制了面额分别为1元、5元、10元、40元、50元、100元的“侨汇增加统销商品供应证票”,定量供应统销商品,全省通用;又印制了“华侨特种商品供应证”,用于供应一般商品,华侨商店售出商品时剪下相应票值,按月分类归口回笼。

1962年7月,由省华侨特种商品供应公司统一印制“华侨特种商品供应证”,由银行根据汇额发给收汇人,使用期限1年,限市内使用,华侨商店在供应商品时剪票,按月归口回笼。1963年,各种侨汇证可以互相换购,各供应部门凭收回票证互相结算物资。1978年,由省华侨公司统一印制“侨汇商品供应证”,由银行发证,限市内使用,期限1年。粮油票证由市粮食局回笼,其他商品票证由市华侨公司回笼,国务院规定当年发放回笼率不应低于60%。

1982年7月1日,省统一发放新版侨汇证,有5元、10元、30元、50元、100元5种面额,使用期限2年,票证回笼率要求达到70%以上。1984年,广州市自行印制侨汇证,1988年7月,取消侨汇粮油定量供应,每百元面额侨汇证的粮油票视同10张购物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djxtjd.com/zonghe/475592.html

上一篇:人民币理财产品欧元
下一篇:人民币理财产品美元
相关文章